
products
可編程高頻電源的發(fā)展歷程
點擊次數:673 更新時間:2024-09-23
1.萌芽與探索
可編程高頻電源的發(fā)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,這一時期是開關電源的維形初現階段。1955年,美國科學家G.H.Roger發(fā)明了自激振蕩推挽晶體管單變壓器直流變換器,這一設計利用時間比例控制變換器工作,即PWM(脈沖寬度調制)控制法,為開關電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。這一階段的探素為后來可編程高頻電源的發(fā)展奠走了基礎。
2.技術發(fā)展期
進入20世紀60年代,開關電源迎來了大發(fā)展時期。各種電路拓撲紛紛涌現,特別是1964年美國科學家們提出了串聯(lián)型開關電源的設想,取消了笨重的工頻變壓器,利用電力電子器件工作在開關狀態(tài),并采用PWM控制或脈沖頻率調制(PFM)技術,構成了早期的開關電源。這一時期的開關電源不僅在體積和重量上大大減小,而目效率顯著提高,最高可達70%,遠超當時線性電源的40%。這一時期的發(fā)展為可編程高頻電源的技術積累提供了重要的支撐。
3.性能提升期
20世紀70年代是開關電源性能提升的關鍵時期。在這一階段,開關電源的頻率歷史性地提升到20kHz,這一頻率的提升避免了人耳可聽到的聲音頻段內的噪聲產生,使得開關電源得以廣泛應用。這-“20kHz”革命對電源發(fā)展史具有重要意義。同時,開關電源的研究和應用也推動了高頻開關電源技術的進一步發(fā)展,各種DC/DC器如Buck、Boost、Buck-Boost等逐漸應用到開關電源中,提升了電源的性能和靈活性。
4.高頻化趨勢
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,高頻化成為開關電源發(fā)展的重要趨勢。高頻化不僅提高了電源的效率,還顯著減小了電源的體積和重量,使其更加緊湊和便攜,高頻開關電源采用高頻化的功率變換技術,通過PWM控制等先進手段,實現了高效、穩(wěn)定的電力轉換。這一時期的研究和發(fā)展,為可編程高頻電源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。